ARTIST TEAM

艺术家团队

返回列表

燕一燕一女士研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清正书画院理事,中匈美术家协会理事,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燕一女士对美学课程、创意课程、东西方艺术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认知,她将中西方艺术形式,不拘一格的创作意识带入青少年的美术教育中来,为葵里艺术教育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专业的学术指导。

燕一老师报道

怎样把画画的新鲜感转化为艺术敏感?

2023-03-22

       有一种观点认为,儿童画画就是要让儿童自由自在地画画,成人的任何干涉都是错误的。甚至于在儿童绘画的课堂上,夸张到谈“技巧”色变的地步。如果是这样,那么学画的“学”字意义在哪里?而作为老师,我们“教”的意义又在哪里?在我们这个行业,常常有老师困惑于这点。


      对此,作为常年在美育第一线调研的燕一老师认为,技法灌输当然不可取,可是一味地回避谈技巧,同样存有弊端。如果说前者的问题在于,被枯燥的技巧练习消磨了孩子画画的乐趣和对艺术的原真感知,那么后者的问题在于,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得不到引导和进步,自己把绘画的热情消磨了,把对艺术的感知也消磨了。


      事关教育方向是否正确,于是,我们对燕一老师做了一次深入访谈,希望将这类问题能谈得透彻一些。


      问:毕加索曾经说过,他一生都在追求像孩子那样画画。很多艺术家也都说要向孩子学习画画。这是什么意思呢?

      答:艺术家们之所以说,要向孩子学习画画,他们的意思其实是说,要像孩子一样保持童年时代观察世界的那种新鲜感和好奇心,并且真实地不被羁绊地表达出来。艺术创作的境界,有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儿童画处于第一个境界,山在他们眼里,有着最原始的美感;成人画处于第二个境界,山应该是被取舍、加工了的画面,和现实的山有一定的距离;艺术大师的画处于第三个境界,山还是那座山,但是天然带有造型、色彩、渲染等等的艺术原理,感悟到天成的艺术美感。人的艺术是从对世界的观察中来的,所以就算学到了再多眼花缭乱的技法、理论,但也不要忘记回归到最初,像孩子一样的对世界的感知。     

      

      问:儿童绘画的课堂上,度的把握很重要,你是怎么做到让你的教学有效果,但又不干涉孩子画画自由的?

      答:举个例子吧,葵里ART1小班课堂上有个孩子,比别的孩子要小大半年。和别的孩子相比,她的绘画能力就有点跟不上,画画时没有主见,不知道怎么画。那么,老师就从让她自己挑选颜色开始,喜欢哪种颜色,就用哪种颜色画出第一笔,第二笔,接下来就好办了。现在她画画已经有了自己的观念,会自己配色,尤其喜欢粉嫩的色系。这就和孩子的主观情绪、喜好甚至性格相关了,老师一般不会干涉她怼用色的选择。孩子能大胆地开始表达自己,这就是最明显的进步。


      问:在葵里的课堂上,老师常常强调“造型”、“构图”等等美术概念,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真的需要知道这些吗?
      答:我们的课程是螺旋上升的一个模式,每个阶段的孩子,我们都会重复一些同样的概念,但其实每个阶段难度各有不同。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概念,会妨碍他们画画的自由性吗?我觉得不会,反而会提升他们对美感的感知能力。
      比如有个孩子,刚来时画画漫无目的,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但学了快一个学期之后,我可以感觉到她的造型能力明显提升。母亲节的“康乃馨”这堂课,她已经懂得处理各种花的高低、大小,排列出来的画面非常漂亮,再也不是“排排坐”那种简单的画法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说明孩子在接受一定的技法、概念教学后,他们的美感会得到提升,再观察东西就会与众不同。

     让孩子们从“爱画画”进步到“会画画”,从对美的“无知”变成对艺术的“自觉”,这是我们的追求。      

      问:很多孩子报画画班,其实都是“三分钟热度”,你怎么让孩子保持住这种热度?

      答:孩子们对画画的新鲜感会帮助他们对画画产生兴趣,而画画本身也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我们要做的,其实是把这种热度、兴趣培养成更高级一些的艺术敏感,变成他们自身的一种素养。比如有个孩子,个性有点小毛躁、小犟脾气,刚来画画的时候常常坐不住。但是我们在他这个年龄阶段,课堂上会尽可能多地安排他们体验各种绘画材料,用尽可能多的方式来作画,这些设计充满了趣味,所以这个孩子始终能保持兴趣来做这件事,并逐渐养成有始有终画完的习惯,连心都静了不少。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燕一老师说:有的人认为,儿童阶段就是不要向孩子解释什么是“美”,甚至也不要教他画画。可我觉得儿童画画这件事没有这么玄,说得接地气一点,画画和说话一样是我们的本能。我们学说话,就要身处一个语境里不断地被重复,不断地被激发,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思。画画也是这样,给他们创设一个熏陶的环境,根据不同阶段的年龄特点来激发他们画画的能力,并且在这个引导过程中,帮助他们把儿童幼稚的新鲜感逐渐转化为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的新鲜感,把儿童原始的创造天性转化为准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美术能力,对人格成长也会有很好的贡献。
Copyright © 2016 浙江葵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16025609号-1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萍水西街217号 技术支持:故乡人网络
TOP